新三板“新”在哪里?新在“市场”。
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市场是关键。资本是市场经济的最关键要素之一,资本市场当然也就是市场经济的最关键市场之一。
问题来了:我们的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到底如何?简单一点:我们的股票市场真正市场化了吗?客观地说应该承认,上海主板市场和深圳中小板、创业板市场离真正的市场化都还有一定距离。市场的两端是供应和需求,企业上市须审批(核准制),市场的股票供应一端仍处以“计划”之下。审批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,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监管制度,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
新三板“新”在哪里?市场化!首先,股票供应市场化。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利润要求“零门槛”,没有利润要求,亏损也可以挂牌,新三板向所有企业敞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。其次,监管市场化。新三板挂牌企业要经历的改制、挂牌、融资等一系列环节,在行政审批方面大大简化,实行市场化监管。例如与“核准制”明显区别的是,新三板实行“备案制”。第三,股票需求市场化。投资者“零门槛”,放开限制,个人也可以投资。
这个股票供应、需求、监管三方面都实行市场化的新三板能不能“火”起来?不一定。从1992年资本市场开始二十二年来,人们已经适应了非完全市场化的资本市场,突然要搞一个真正市场化的新三板市场,人们完全可能会犹豫,挂牌企业、投资者可能会犹豫,监管部门的政策可能也会犹豫。吃米饭吃了二十二年,突然要改吃面,行吗?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。
在目前其它各板都实行核准制(注册制在探讨之中)的情况下,新三板实行备案制,实际上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双轨制。新三板和其它各板的区别,表面上看是企业规模、企业质量的区别,实际上更重要的是监管政策的区别,是游戏规则的区别,是双轨制的区别。
企业不能把新三板的未来寄托在“转板”机制上,应该立足在新三板本身。“转板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:将来企业不好的话,想转板也转不了。将来企业好了,股价高了,还转什么板?
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微软。微软1986年在纳斯达克(“美国的新三板”)挂牌上市,后来众所周知,非常成功,纽约证券交易所(“美国的主板“)多次劝说比尔盖茨“转板”,盖茨都没有答应。顺便说一下,微软上市股价是8美分,现在股价是40多美元,不算复权上涨了500多倍,复权价上涨了数千倍。这就是美国新三板!
市场化是大势所趋,资本化是顺势潮流,新三板之役注定将成为中国企业资本化的收官之役。
【邦兴律盛 正道致远】
【1+1=11】